新闻中心

推荐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集成电路产业迎“异构集成”与“后硅时代”新纪元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集成电路IC)驱动的黄金时代。从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到云端的超级算力,从飞驰的智能汽车到精密的医疗设备,这颗被称现代工业粮的微小芯片,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整个世界。然而,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摩尔定正逐渐逼近物理与经济的双重极限,一场深刻的产业范式转移已悄然开启。

需求风暴AI与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引擎已从过去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全面转向人工智能与高效能计算。

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需求转变一位行业资深分析师指出传统的通用计算芯片已无法满足大模型训练、科学计算等爆炸性任务的需求。专注于并行处理和矩阵运算AI加速芯片,GPUNPUTPU,已成为驱动整个半导体行业前进的新火车头

这股需求风暴不仅催生了万亿市值的芯片巨头,更对芯片的算力、能效和互联带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直接推动了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技术破局超越摩后硅时的探索

当依靠制程微缩提升性能的路径变得愈发艰难和昂贵,产业界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方向:

异构集成与先进封装: 这是当前最主流超越摩路径。通过将多个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的芯片(CPUGPU、内存)像搭乐高一样,利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在一个封装体内,形成一个高性能系统级芯。这种方式大幅提升了系统性能,降低了延迟,是实算力堆的关键。

Chiplet(芯粒)技术: 作为异构集成的实现基础Chiplet理念将大SoC拆解成多个小型、模块化的芯片,再进行组合。这不仅能提高设计灵活性和良率,更能降低高端芯片的研发成本,被誉为中国突破先进制程封锁的潜在捷径。

新材料与新架构: 后硅时,业界正积极探索二维材料、碳纳米管等替代硅的通道材料。同时,类脑计算、光子芯片等颠覆性架构也从实验室走向初步产业化,旨在解决传统·诺依曼架构内存瓶颈。

供应链变局:地缘政治下的自主可控与分工重构

复杂的国际环境使集成电路全球化的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已成为众多国家的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展现了强大的韧性与发展决心。在先进制程追赶的同时,国内产业正聚焦于两大突破口:

成熟制程的深度耕耘: 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领域,国内厂商在功率器件、模拟芯片MCU等细分市场持续扩大份额,实现了稳健的营收增长与技术积累。

先进封装的集中发力: 由于先进封装对设备依赖相对较低,但技术附加值高,它成为国内龙头企业重点投入的方向,有望后摩尔时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未来展望:软件定义与系统级创新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硬件单元。软件定义芯 正成为趋势,通过可重构的硬件架构,让同一颗芯片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算法和应用场景,从而延长其生命周期。

同时,芯片的成功将更加依赖于系统级的协同设计,要求芯片设计者EDA软件工具商、封装厂乃至终端用户更早、更深地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以共同打造面向特定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制程竞赛,演变为一场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的,关于系统整合与生态构建的综合性较量。在这场决定国家未来竞争力的赛道上,新的格局正在孕育之中。

 

2025-10-07 14:22
浏览量:0